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 |
|
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相对于现在家居装修而言,它是指对公共环境和建筑内部进行的装饰装修设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增长,带来了我国城市及装饰设计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行业特征属性和具有“个性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我们已从最早的“临摹”、“抄袭”设计阶段发展到了具有原创精神和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及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时代,现在我们已能独立承担世界一流装饰水平的设计与施工的重任。由此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共建筑装饰设计的大力发展。
然而,勿以讳忌,在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的繁荣背后,我们也已感到和发现,在众多的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中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和遗憾,这就是公共环境装饰设中所谓“共性”原则已演变成为“套用”程式化。待业特有的“个性化”已逐渐地失落,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给人的感受已是千人一面了,仿佛从一个城市到别一个城市,一个公共环境到另一个公共环境,一切皆没有多少变化,一切皆是那么相似熟悉:进入酒楼大厅犹如进了茶楼大厅、进入银行大厅犹如进了宾馆大厅等。甚至很多的大型公装的门檐和内部装饰只要换上另一个行业单位名字也可套用。这说明了,在装饰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份注重公共环境设计中的理论上的“共性”,而缺少在“共性”中去研究和表现行业属性的“这个”与“那个”的不同。不明白任何一个装饰设计空间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绝不能将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与其“这个”建筑母体断开。只有这个建筑母体整体的环境下,才能孕育“这个”。公共环境的装饰设计的个性应在这个设计中去捕捉到相似中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差异,差异就是区别于彼此的根本,就是“共性”中的“个性化”的表现,这种“共性”中的“个性化”表现正是事物中既有统一,又有变化的规律。正如在孪生兄弟中,外形的相似绝不能掩饰两人之间的性格和素养方面的“差异”。不明白这个道理,出现这种现象正是当今公共环境设计中出现的直接“套用”的结果,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继续漫延下去,阻碍我国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就其原因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官权交易现象泛滥 领导意志决定一切
改革开放的同时,少部分腐败的官僚,利用自己的手上权力,大饱私囊,不少人借国家单位装饰设计工程之机,与不法的装饰设计公司相互勾结,大肆套用国有资金,进行钱权交易,暗箱操作,为达其目的而不择手段,根本就对所需装饰设计的公共环境设计漠不关心,任其设计粗糙自流,放任一些装饰设计马虎了事,或是东拼西凑。何谈在设计上进行千锤百炼,追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个性化”特点呢?笔者曾经历了一次所谓的装饰投标:某市为装饰装修一个集餐饮娱乐为重点的综合性设计方案,从市长到财政部长等十多人浩浩荡荡去现场进行工程的单项招标,五六家外地装饰设计公司经过半年认真的设计,原以为原则上是谁中标谁施工,有三四家取得了单项中标,结果呢?施工却是另一个未参加投标的本地“游击军”,原来这是他们早已私下商定的一种钱权交易。目的是“套用”各家的设计方案,再行进拼凑。结果是可想而知,装修出来的与原优秀设计面目全非了。更何谈设计体现出的“个性化”。
作为一门学科,装饰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门类,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到来的时代,设计与艺术二者间,原对立的矛盾已得到了沟通和相融,时代已经给予了装饰设计者更能创意发挥的天地。然而,不可否认,在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中,还存在着部分领导在官场中所形成的唯我“独尊”,唯我正确的认识标准,在领导参与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专家设计的观点,处处强调个人意志,表现出自己什么都懂,自作决定,无形之中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风气,这种现象必然严重地影响和扼杀了装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的产生。
招投标体制亟待完善 切莫“逼良为娼”
我国在建筑与装饰设计工程中,实行招投标体制以来,确实为规范建筑和装饰待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公共环境装饰工程设计中众多具有鲜明的设计“个性”方案的出现,造就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作品。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却出现了企业和国家单位实行招投标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一些正规有实力的装饰设计公司认真地做设计方案,制定标书却结果没有“戏”。而那些邪门歪道的所谓“公司”在设计上靠东拼西凑“抄袭”了事。全靠打探标底,串标围标,大走行贿之道而连连中标。这种怪异的现象存在,严重地制约了招投标制度朝着健康有力的方向发展,也更不可能在这种现象下产生优秀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的公共环境室内装修设计。笔者曾被邀请参加一次由一家招标公司组织的装饰工程设计招标。而招标的标底和审标的专家组却是招标公司委托其中一家要参加投标的装饰公司判定。另外邀请来制作的标底,然后给参审的专家红包,其结果可想而知,中标的正是这家装饰公司。其实,这家公司的设计是各家投标公司设计中最差的。这种阴暗的操作,不得不使得很多正规的装饰设计公司被拖“下海”。为求生存,也不得不这么做,这不就是“逼良为娼”的味道吗?在这样的设计招标环境里,能在公装设计中产生有创意“个性化”设计吗?
商业经济的制约 设计在夹缝中生存
有人说:中国的建筑和装饰设计都进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创造,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在设计的很多领域里,我们的设计在理念和意识上都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有的作品甚至进入了世界一流设计行业之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的公共装饰设计还被企业经济条件所制约和限定:一方面是设计师在设计时排开外部因素追求设计的艺术规律性和个性化的表现,另一个方面的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要被企业所认同付之于实施,必然要受到各种经济条件的制约,以此来确定是否可行,当二者难以平衡和沟通时,多数时是设计为经济条让路,甚至忍痛割“爱”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久而久之,设计者站在自身的生存角度去实现设计与现实经济的轻重,发现套用他人的设计或是大家公认已有的或熟悉的东西,才是最保险和可能被接受的,设计领域的“个性化”设计也正被抛弃和的落。
设计者自身修养薄弱 缺乏设计的个性化
众所周之,随着我国建筑和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众多的建筑和艺术院校系科都开设了建筑和室内设计相关专业,培养和造就了很多的设计人才,但还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装饰行业的需求。所以,一些院校扩大此类专业的招生量和很多社会各种训练班,由于学员来源和自身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又加之学习时间较短,带来了在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出现了热炒热卖的教学方式,不是从设计的思维创造和设计的本质内涵去启发教育,多依赖于电脑软件的培训和机械的应用。对整个建筑装饰设计的发源和流派、风格、空间与功能、审美心理和设计造型等掌握贫乏,基础掌握不牢。一旦进入设计行业,是否可能在公共装饰设计中设计出优秀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来?
当然,在现今公共装饰设计中造成“个性化”缺少的原因还很多,但以上几种阻碍公共装饰设计对“个性化”发展的现象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为此,我们亟待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有识之共同站出来,坚决抵制官僚意志,杜绝钱权交易的不法行为,完善招投标制,建立公正、平等、宽松的设计平台,使我国的公共环境装饰越来越“个性化”。 | |
上一篇:
娱乐场所装饰装修设计简介下一篇:
办公室装修接待区设计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